當好困難群眾的貼心人!大慶民政做了這些暖心事
東北網3月17日訊實施殘疾人兩補“跨省通辦”,為39266名符合“兩補”的殘疾人發放補貼資金3975萬元;發放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702.93萬元;為964名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減免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用141.7萬元……過去一年,全市民政系統時時刻刻把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聚焦基本民生需求,當好困難群眾的貼心人,在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
在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編制困難幫扶工作指南,涉及17個單位92個救助幫扶事項,讓困難群眾按需“點餐”;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以讓胡路區和林甸縣為試點,將低保、特困等審核確認權限從縣級民政部門下放至鄉鎮(街道),非試點縣(區)完成了權限下放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成立了大慶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35個部門和單位納入未保工作體系,發放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費702.93萬元;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回頭看”,全面摸排核查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口21151人,新納入農村低保669人、給予臨時救助484人;實施殘疾人兩補“跨省通辦”,解決了殘疾人異地申領補貼“多地跑”“折返跑”的問題,為39266名符合“兩補”的殘疾人,發放補貼資金3975萬元;開展慈善救助活動支出621.02萬元,幫扶困難群體6512人次。
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在1個區、3個街道、14個社區(村)開展基層治理試點工作;全面實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制定修訂工作,龍鳳區龍鳳鎮前進村和肇源縣頭臺鎮仁和堡村被確定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清理社區出具證明事項,在落實國家、省取消20項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證明事項基礎上,又取消4項證明,進一步減輕基層負擔;推進社工站試點建設,選取14個鄉鎮(街道)作為社工站建設試點,圍繞社會救助、兒童福利、養老服務等領域,開展課業輔導、精神慰藉、照料護理等服務,累計服務5000余人次。
在基本社會服務方面,開展無證照養老機構清理整治,共清理整治無證照養老機構164家;推進社區居家和農村養老服務,全市街道級綜合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0%,鄉鎮級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50%;推進殯葬事業改革,持續推進中心鄉鎮骨灰堂縣級全覆蓋;對城鄉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免收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用,2021年為964名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減免141.7萬元;規范區劃地名管理,完成“大綏線”中“大慶-安達”段市級行政界線聯合檢查,共同簽署了《平安邊界協議》,開展《大慶市政區地圖》和《大慶市地名志》編撰工作。
在疫情防控方面,持續強化行業疫情防控,制定了殯葬服務機構、養老機構等常態化疫情防控規范;對養老機構、兒童救助機構、彩票銷售場所、殯葬服務機構、婚姻登記機關持續開展疫情防控檢查;推進疫苗接種,全市民政系統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疫苗接種率達到96.42%;開展風險人員排查管控,先后接收排查省、市推送風險人員2100余批,62萬余人,排查出的風險人員全部納入管控范圍;持續開展防控督導檢查,對市區內小區疫情防控、風險人員排查管控等重點部位進行督導檢查,持續督促整改,有效補齊市區疫情防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