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奧運又見鳥巢

原標題: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鳥巢”也再次成為展示奧運盛況的舞臺(引題)

當奧運又見鳥巢(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曲欣悅

寫在前面

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從夏奧會到冬奧會,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大幕正式拉開,北京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座跨越冬夏的“雙奧之城”。

冰雪之約來之不易。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91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名運動員參加,是設項和產生金牌最多的一屆冬奧會。

6年多來的精心籌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已經植根這座“雙奧之城”,成為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

時隔14年再次牽手奧運,北京又會給世界帶來何樣驚喜?從今天起,本報正式推出《冰雪榮耀》冬奧特刊,前方報道團隊和后方編輯將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與您一起感受逾百年歷史的奧林匹克與源遠流長的東方文明交融匯聚,感知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兒用拼搏和汗水書寫光榮與夢想。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王偉偉 攝

今晚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燈火璀璨,驚艷世界。2008年,奧運圣火首次在這里點燃。14年后的今天,“鳥巢”再次迎來奧運榮光,與奧林匹克再次相遇。

夜幕下,由“鳥巢”、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以及國家體育館組成的“雙奧場館群”巍然矗立,各具特色的場館景觀燈帶五彩斑斕,交相輝映,訴說著2008年北京夏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雙奧傳奇”。

14年前,這里曾見證中國軍團首次登上夏奧會金牌榜榜首的榮耀時刻。14年后,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重要遺產的“鳥巢”迎來冬奧揭幕, “水立方”則變身“冰立方”,成為北京冬奧會首個開賽項目——冰壺的比賽場館……

從夏奧場館到冬奧場館,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和改造過程中,處處體現著奧運遺產的可持續利用。

2020年4月,“鳥巢”進入場館封閉期,全面啟動各項冬奧改造任務,對場館無障礙設施系統、景觀照明系統、觀眾服務設施系統及其他設施設備系統進行提升,凸顯綠色、智慧和人性化特色,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

2021年10月28日,“鳥巢”改造工程正式完工。

隨著開幕式的到來,“鳥巢”所在的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園區流光溢彩、美不勝收,不時引得媒體記者駐足拍攝。

此前,多位外國媒體記者背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媒體記者包來到本屆冬奧會,曾引起廣泛關注,這也成為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獨有注腳。

當參加開幕式的人流走進“鳥巢”,修葺一新的紅墻在灰色鋼結構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一排排標志性的紅色座椅已被套上極具冬奧特色的“天際藍”座椅套,使得整個體育場在夏奧與冬奧,冰與火的交融中煥發新顏。

走上看臺,考慮到賽事正值冬季,開幕式當晚場內氣溫將低至零下,每個間隔的座椅上都為觀眾和媒體記者準備了“溫暖包”,其中有印有“Beijing 2022”標志的手套、帽子、坐墊、毯子、暖寶寶等,可謂實用又暖心。

作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北京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的場館設施,大大減少了新建場館所產生的碳排放。

除了“鳥巢”和“冰立方”,五棵松體育中心籃球館變身冰球館,工業遺產首鋼園區架起滑雪大跳臺,即使是全新建設的北京冬奧村和主媒體中心,也都是采用2008年提前預留的場地,賽后利用計劃早已貫穿場館建設始終……

“綠色辦奧”是北京冬奧會重要的辦奧理念,低碳則是北京冬奧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據了解,本屆冬奧會所有場館都達到了綠色建筑標準,賽事期間全部場館的常規能源將100%使用綠電供應。

在籌辦、承辦以及賽后利用過程中,北京冬奧會將一直秉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隨著北京冬奧會在雙奧體育場“鳥巢”的正式揭幕,北京冬奧會的可持續發展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國際奧委會更是稱贊北京冬奧會的《可持續性計劃》是奧運會歷史上最完善的可持續性計劃之一,并在可持續性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為奧運會創造了新典范。

(中工網北京2月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