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隨筆】是傳承,讓中國冰雪走向輝煌

【京張隨筆】

原標題:

是傳承,讓中國冰雪走向輝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畢振山

2月4日晚的鳥巢,81歲的羅致煥再次走上奧運舞臺。他和其他5名世界冠軍一起,將奧林匹克會旗送入會場。

兩天前,羅致煥作為北京冬奧會第一棒火炬手,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給了奧運火炬深情一吻。羅致煥說,他手中緊握的“不僅是冬奧火炬,更是一代代中國冰雪人拼搏精神的凝聚”。

羅致煥說的很對!中國冰雪人的故事,也要從羅致煥說起。

1963年2月24日,在日本長野舉行的第57屆速度滑冰世界錦標賽上,羅致煥在男子1500米項目中獲得金牌,成為中國第一位冬季項目運動冠軍。在獲得這枚金牌之前,羅致煥長年累月堅持在簡陋條件下訓練,甚至沒有冰道也依然刻苦鉆研各種技術動作……

2月4日晚,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現場主持人介紹到81歲的羅致煥時,他舉起右手向觀眾揮手致意。 工人日報記者 王偉偉 攝

56年后的2019年12月8日,在國際滑聯速度滑冰世界杯哈薩克斯坦站,20歲的寧忠巖在男子1500米項目中突破荷蘭人的“包圍”,以1分44秒91的成績奪得冠軍。他的教練王秀麗激動地說:“56年后,老羅終于后繼有人了!”

如果說寧忠巖在1500米項目中繼承了羅致煥的衣缽,那么短道速滑女將范可新,則傳承了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這一“冠軍之城”的精神。

在七臺河市的短道速滑冠軍館,一個個故事講述著從這里走出的冠軍榮耀。在這些冠軍中,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傳承故事尤為動人。從楊揚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獲得500米金牌,實現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到王濛在2006年和2010年兩屆冬奧會蟬聯500米金牌,再到范可新5奪世錦賽500米冠軍,七臺河的短道傳承生生不息。

由于2018年平昌冬奧會表現不佳,范可新一度想要退役。然而,七臺河的冠軍榮耀,短道速滑的傳承,讓她最終堅持到了今天。北京冬奧會,范可新期待“爆發能量”。

說到傳承,不得不提中國女子冰球隊隊長于柏巍。

2月4日,中國隊在北京冬奧會女子冰球小組賽中3比1戰勝丹麥隊,取得12年來中國女冰在冬奧會上的首勝。于柏巍在賽后特意談到了她的女冰情結。她說,12年來自己對冰球始終是熱愛的,還是保持著剛進隊時的心態,“一切都在變,但初心從未變”。

中國女冰最輝煌的時期是在20世紀90年代,曾獲得世錦賽和冬奧會的第4名以及亞冬會冠軍。后來由于人才斷檔等原因,中國女冰的成績逐漸下滑,上一次出現在冬奧會賽場還是2010年。當時,于柏巍就是隊中一員。此后,中國女冰的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于柏巍還在堅持,“正是老女冰的精神支撐著我一路走下去。”

如今,于柏巍帶領著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出現在冬奧賽場,她也在用自己的堅持向隊友們闡釋著老女冰精神。在她們背后,是中國冰球事業的快速發展,是冰球青少年們的汗水和希望,是“三億人上冰雪”的激情和熱愛。

羅致煥說,希望把拼搏精神傳遞下去;范可新說,想要“像王濛一樣霸氣”;于柏巍說,想要用自己的表現讓更多人喜歡上冰球。

初心不改是熱愛,不怕困難堅持練,面對強敵敢于拼,這正是中國冰雪人的傳承。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傳承,冬奧賽場才能涌現一個又一個中國冠軍,中國冰雪運動才能挺過一次次低谷,實現一個個突破。

回想本屆冬奧會開幕式上,年齡從“50后”延續到“00后”的7名火炬手,短片《未來的冠軍》中在冰天雪地里蹣跚學步的孩子們,不正是,中國冰雪精神代代相傳的生動展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