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注意!老人走失事件增多 提醒:隨身攜帶電話卡片
東北網4月13日訊4月10日,記者從大慶市各社區了解到,老人走失原因五花八門,提醒大家,老人外出時最好有家人陪伴,把家人的手機號碼放在老人衣服口袋里。
鏡頭一
(資料圖片)
尋找老友途中迷路
3月24日,東湖五社區網格員宋莉,接到時阿姨的求助。
時阿姨說,她家住在乘新小區,她和朋友劉香蘭是山東老鄉,一起來大慶,共同參加會戰,有著深厚的感情,近幾年身體等方面的原因,兩人一直沒有聯系。
前段時間,時阿姨聽說劉香蘭老人的老伴去世了,越發想念昔日好友,于是徒步來到東湖,想看望一下對方。
“我之前去過她家,咋就找不到了呢?”時阿姨說。
宋莉聽完時阿姨的講述,一邊安撫老人情緒,一邊為老人拿來水,隨后和同事張萌、張超,宋梓晨一起進行家庭檔案篩查,幾分鐘后找到了劉香蘭老人的地址。
宋莉給劉香蘭老人打去電話,確定老人在家后,四人一起將時阿姨送到了劉香蘭家。
“孩子,太謝謝你們了,你們可幫了我大忙,要不是你們我可能就走丟了。”時阿姨對四名網格員說。
鏡頭二
找老伴在路口徘徊
4月7日,東湖五社區網格員張超、宋梓晨在小區例行巡查時,發現一位老人神色緊張地站在路口徘徊,兩人隨后走上前詢問。
老人姓唐,今年77歲,原配老伴早些年去世了,他又找了一位老伴,兩人過了一段時間,關系處得挺好。
“三年前,我出了車禍,獲得10多萬元的賠償款,我覺得老伴對我不錯,就把錢全給她了。”老人含淚說,讓他沒有想到的是,2021年,老伴拿著錢突然失蹤了。
這幾年,他一直在打聽老伴的消息,這次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東湖小區尋找,可沒想到走了幾圈竟迷路了。
兩名網格員按照老人提供的線索查詢戶卡,發現戶卡中并沒有其老伴的信息,只好帶老人前往東湖分局警務室,民警查詢后依舊沒有找到。
隨后,民警與網格員多方查詢找到了老人的兒子小唐,小唐稱父親現居住在遠望一家養老院,在征得小唐的同意下,民警和網格員一起將老人送回養老院。
“父親歲數大了,有些糊涂,路上車那么多,如果不是遇到你們,不知道會發生啥事呢!太感謝你們了。”小唐對網格員連聲道謝。
鏡頭三
出門遛彎找不到家
85歲的董大爺,家住萬寶小區。
3月10日中午,董大爺獨自出門遛彎,不知不覺走到世紀大道。
看著車來人往,董大爺突然腦子一片空白,找不到家的方向了,恰巧萬寶三區有位居民路過此處,聽說董大爺找不到家了,便通過他身上攜帶的聯系方式,幫助尋找其家人,不想電話并未接通。
這位居民又聯系了萬興社區網格員張琳琳,張琳琳接到電話后,通過戶籍信息聯系老人的家人,并將老人安全送回家。
3月13日,社區領導了解到此事后,張琳琳攜帶慰問品代表社區,來到居民家對走失老人進行慰問,其子女對網格員的做法很是感動。
“現在想想就后怕,真要走丟了,這么大歲數了,太危險了,謝謝你。”老人的子女說。
分析:天氣變暖相關疾病高發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進入春季天氣好轉,老人走失情況明顯增多,每隔幾天都會接到類似求助。
東湖五社區主任韓輝分析,老人走失增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天氣好,老人外出機會增多;另一個原因是氣溫逐步升高,小腦萎縮等引起的言語不清、記憶力下降等方面的疾病較為高發。
“好多老年癡呆癥患者走失時,身上沒有攜帶相關證件,而且言語不清楚,旁人難以與其交流、溝通,幫助走失的老年癡呆癥患者找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韓輝說。
韓輝建議,為了防止此類情況發生,請家中有老人的市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制作聯系卡。找一張空白的卡片,寫清楚老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放在老人的衣袋或縫在其衣服內側;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老人購置定位手環或定位手機,一旦走失可以方便家人尋找。
作為家人,平時要多加看護家中老人,密切留意他們的行蹤。
提醒:子女要多觀察老人狀態
大慶市第三醫院心理專家楊海波說,老年癡呆又叫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病,這種病發病早期非常隱匿,表現并不明顯,家里有老人的可以關注老人平時的表現,發現情況不對做好防范。
如何幫助老年癡呆患者減輕病情?
子女應根據其個人的個性、愛好等情況,提前鼓勵其開展相應的文娛活動,如書法、畫畫、做游戲、講故事等,讓老人多動腦,有助于智力的保持及預防癡呆的發生。
對于老年人,建議心胸豁達,勿多慮抑郁,飲食合理,不宜高攝入鹽、糖,煙酒節制;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堅持規律適宜的體育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堅持做到以上幾點,對大腦具有積極的保健作用,對老年癡呆患者減輕病情具有良好的作用。